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_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_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今天是
政策法規

如何立足國情農情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

  從歷史邏輯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我國自古以農立國,中華民族在長期農耕實踐中,形成了穩定而持續發展的農耕文明和歷史底蘊。縱覽歷朝歷代,農業興旺、農民安定,則國家統一、社會穩定;農業凋敝、農民不穩,則國家分裂,社會動蕩。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便始終把三農作為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關乎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堅持把農業生產放在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通過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等方式,激發了農民的勞動和革命積極性,不僅解決了糧食以及棉、麻、蔗、竹等的供給問題,而且解決了人民軍隊的來源問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把恢復農業生產作為一切部門恢復的基礎,通過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而且為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和工業體系強化了基礎支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生產責任制改革為代表的制度創新拉開了農村的改革大幕,不僅使長期以來困擾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而且從土地中釋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為大規模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了物質保障,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和可靠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方面,明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另一方面,打贏了全面脫貧攻堅戰,實現了三農工作向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2萬元大臺階。

  強國必先強農 農強方能國強

  從現實邏輯看,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我國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貢獻了世界17.4%27.7%22.7%的小麥、稻谷、玉米產量(《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數據),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與世界農業強國相比,我國農業大而不強的特征十分明顯。農業強國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生產力發展,也包括生產關系變革;既包括農業全面升級,也包括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從生產力發展看,我國農業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勞均農業增加值僅相當于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5%左右,農業單位勞動產出顯著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從生產關系變革看,我國農業需要長期面對人多地少、超小規模的現實基礎,在人多地少的資源條件約束下,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小規模家庭經營是農業的本源性制度。從農業全面升級看,我國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對農業化學品的高強度施用依然是我國提高農業單產水平的主要方式。從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看,我國鄉村建設依然滯后,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不僅體現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而且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成功與否,不僅是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大戰略考量,而且關系到共同富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能否在鄉村和城市同步達成,更關系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并聯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能否成功實現。

  穩住農業基本盤 守好三農基礎

  從戰略邏輯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外部糧源利用風險加劇,特別是在世界動蕩局勢的長期影響下,多國實行糧食出口管制,全球糧食貿易遭遇挑戰。作為一個擁有十四億余人口的大國,我國必須立足國內基本解決吃飯問題,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從國際糧食市場上看,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商依托強大的市場運作能力,從種植、儲存到加工、銷售,控制著全世界90%的糧食交易量,牢牢掌握著全球糧食定價權,而且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僅相當于我國糧食需求量的一半,即使是把國際市場上的谷物都買過來,也不夠我國半年的消費量。另一方面,盡管我國三大主糧的表觀自給率仍維持在98%的高位,但包含大豆在內的廣義糧食的表觀自給率卻從2002年的100%下降到2017年的83.8%。而在大豆國際貿易中,更是形成了美洲主產、中國主消的格局,如果我國完全依賴進口解決緊缺農產品的需求問題,則將長期面臨著被對方卡脖子的風險。如果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來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順應我國發展階段變化、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一方面,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面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通過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能夠使農村逐步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釋放鄉村內需潛能;另一方面,通過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可以充分發揮農業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使鄉村脫離單一從事農業生產的價值定位,為農民就業增收打開新空間。

  多方面發力 走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建設農業強國,既要遵循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找差距、補短板、揚優勢,也要體現中國特色和立足國情農情,重點從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五個方面發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一)供給保障強,就是要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不斷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其一,堅持藏糧于地,以耕地保護保障農業生產能力。在耕地數量上,要堅持明確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這三條控制線劃定的優先序,首先必須確保的是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證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在耕地質量上,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其二,堅持藏糧于技,以種業創新提高增產潛力。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針對我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單產水平較低的情況,一方面要實施大豆單產提升工程,提高大豆單產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其三,堅持輔之以利,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實現政策保本;另一方面,要在經營上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實現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其四,堅持輔之以義,以提高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方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另一方面,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絕不能讓種糧大省吃虧。

  (二)科技裝備強,就是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不斷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其一,加強關鍵顛覆性核心技術研發,搶占國際制高點。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的研發投入力度,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推動農業關鍵顛覆性核心技術的產業化研發與快速應用,爭取在智慧農業技術領域、生物技術領域、基因編輯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其二,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跨越,而且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變革。但受地形地勢和經營規模的影響,我國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為此應在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的同時,加快對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的研發,推動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其三,完善現有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育農業技術人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但受20世紀80年代末的商業化改革影響,目前多數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所學專業與從事專業并不匹配。為此,一方面要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從全產業鏈的角度,整合現有的機構與人員,根據公益性職能的特點設置按專業的縣級管理與鄉級管理機構,科學界定機構的人員編制及崗位職責;另一方面真正給予基層農業部門考核與用人的權利,允許農技人員流動到其最適合的崗位工作,在減少非專業人員的同時,精簡農技人員隊伍,提高農技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三)經營體系強,就是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我國農業經營戶約為2.1億戶,如果從戶均耕地面積的角度看,平均每戶僅擁有耕地0.65公頃,約為9.76畝。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現實。其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一方面,要做好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各項工作,確保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權保持穩定、順利延包,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另一方面,要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鼓勵農民采取互利互換方式,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實現按戶連片耕種。其二,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方面,要結合農村實際發展情況,鼓勵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其三,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一方面,要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培育適應小農戶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通過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的方式,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另一方面,要推進面向小農戶產銷服務,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社對接,支持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拓展小農戶營銷渠道,讓小農戶在最大程度上分享品牌增值收益。

  (四)產業韌性強,就是要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產業興旺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更是農業強國背后最重要的支撐。其一,鄉村產業應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做足的文章和找準的定位。一方面,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這些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另一方面,要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二,鄉村產業要在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一方面,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營銷,構建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打通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提高農業綜合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地域特征,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游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業和居住服務業,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其三,鄉村產業要在聯動帶農上下功夫,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農戶能干的盡量讓農戶干,企業干自己擅長的事,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特別是要發揮產業對脫貧農戶的帶動作用,用強身健體的方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鞏固住再往前走。

  (五)競爭能力強,就是要實現更高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第一大進口國、第五大出口國,應在立足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糧食安全戰略的基礎上,體現大國擔當,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其一,要提升海外糧源掌控能力,打造國際大糧商。要健全糧農企業走出去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在海外布局,對標國際四大糧商,培育我國的優勢出口企業。其二,要拓寬國際糧食來源渠道,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避免被對方卡脖子。一方面,要聚焦國內產需缺口較大的農產品,通過下調進口協定稅率和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等方式,以穩定的需求預期加強國際農業合作,更好地滿足國內供給;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農產品市場開放,對目前相對集中的進口來源地進行替代,提高我國農業產業安全水平。其三,要積極參與糧食安全全球治理與制度變革,合作提升全球糧食生產供應能力。一方面,對于部分以農業生產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非洲國家,要加強農業對外援助,積極分享我國在農村改革、制度創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經驗方案;另一方面,要積極維護多邊貿易與投資制度框架安排,深度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糧食安全治理觀,進一步鞏固和推進世界糧食安全。

(非原創)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_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_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時間:2023-03-27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

  從歷史邏輯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我國自古以農立國,中華民族在長期農耕實踐中,形成了穩定而持續發展的農耕文明和歷史底蘊。縱覽歷朝歷代,農業興旺、農民安定,則國家統一、社會穩定;農業凋敝、農民不穩,則國家分裂,社會動蕩。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便始終把三農作為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關乎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堅持把農業生產放在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通過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等方式,激發了農民的勞動和革命積極性,不僅解決了糧食以及棉、麻、蔗、竹等的供給問題,而且解決了人民軍隊的來源問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把恢復農業生產作為一切部門恢復的基礎,通過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而且為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和工業體系強化了基礎支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生產責任制改革為代表的制度創新拉開了農村的改革大幕,不僅使長期以來困擾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而且從土地中釋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為大規模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了物質保障,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和可靠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方面,明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另一方面,打贏了全面脫貧攻堅戰,實現了三農工作向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2萬元大臺階。

  強國必先強農 農強方能國強

  從現實邏輯看,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我國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貢獻了世界17.4%27.7%22.7%的小麥、稻谷、玉米產量(《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數據),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與世界農業強國相比,我國農業大而不強的特征十分明顯。農業強國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生產力發展,也包括生產關系變革;既包括農業全面升級,也包括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從生產力發展看,我國農業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勞均農業增加值僅相當于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5%左右,農業單位勞動產出顯著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從生產關系變革看,我國農業需要長期面對人多地少、超小規模的現實基礎,在人多地少的資源條件約束下,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小規模家庭經營是農業的本源性制度。從農業全面升級看,我國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對農業化學品的高強度施用依然是我國提高農業單產水平的主要方式。從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看,我國鄉村建設依然滯后,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不僅體現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而且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成功與否,不僅是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大戰略考量,而且關系到共同富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能否在鄉村和城市同步達成,更關系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并聯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能否成功實現。

  穩住農業基本盤 守好三農基礎

  從戰略邏輯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外部糧源利用風險加劇,特別是在世界動蕩局勢的長期影響下,多國實行糧食出口管制,全球糧食貿易遭遇挑戰。作為一個擁有十四億余人口的大國,我國必須立足國內基本解決吃飯問題,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從國際糧食市場上看,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商依托強大的市場運作能力,從種植、儲存到加工、銷售,控制著全世界90%的糧食交易量,牢牢掌握著全球糧食定價權,而且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僅相當于我國糧食需求量的一半,即使是把國際市場上的谷物都買過來,也不夠我國半年的消費量。另一方面,盡管我國三大主糧的表觀自給率仍維持在98%的高位,但包含大豆在內的廣義糧食的表觀自給率卻從2002年的100%下降到2017年的83.8%。而在大豆國際貿易中,更是形成了美洲主產、中國主消的格局,如果我國完全依賴進口解決緊缺農產品的需求問題,則將長期面臨著被對方卡脖子的風險。如果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來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順應我國發展階段變化、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一方面,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面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通過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能夠使農村逐步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釋放鄉村內需潛能;另一方面,通過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可以充分發揮農業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使鄉村脫離單一從事農業生產的價值定位,為農民就業增收打開新空間。

  多方面發力 走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建設農業強國,既要遵循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找差距、補短板、揚優勢,也要體現中國特色和立足國情農情,重點從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五個方面發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一)供給保障強,就是要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不斷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其一,堅持藏糧于地,以耕地保護保障農業生產能力。在耕地數量上,要堅持明確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這三條控制線劃定的優先序,首先必須確保的是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證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在耕地質量上,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其二,堅持藏糧于技,以種業創新提高增產潛力。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針對我國大豆等油料作物單產水平較低的情況,一方面要實施大豆單產提升工程,提高大豆單產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其三,堅持輔之以利,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實現政策保本;另一方面,要在經營上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實現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其四,堅持輔之以義,以提高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方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另一方面,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絕不能讓種糧大省吃虧。

  (二)科技裝備強,就是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不斷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其一,加強關鍵顛覆性核心技術研發,搶占國際制高點。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的研發投入力度,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推動農業關鍵顛覆性核心技術的產業化研發與快速應用,爭取在智慧農業技術領域、生物技術領域、基因編輯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其二,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跨越,而且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變革。但受地形地勢和經營規模的影響,我國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為此應在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的同時,加快對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的研發,推動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其三,完善現有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育農業技術人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但受20世紀80年代末的商業化改革影響,目前多數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所學專業與從事專業并不匹配。為此,一方面要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從全產業鏈的角度,整合現有的機構與人員,根據公益性職能的特點設置按專業的縣級管理與鄉級管理機構,科學界定機構的人員編制及崗位職責;另一方面真正給予基層農業部門考核與用人的權利,允許農技人員流動到其最適合的崗位工作,在減少非專業人員的同時,精簡農技人員隊伍,提高農技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三)經營體系強,就是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我國農業經營戶約為2.1億戶,如果從戶均耕地面積的角度看,平均每戶僅擁有耕地0.65公頃,約為9.76畝。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現實。其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一方面,要做好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各項工作,確保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權保持穩定、順利延包,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另一方面,要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鼓勵農民采取互利互換方式,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實現按戶連片耕種。其二,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方面,要結合農村實際發展情況,鼓勵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其三,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一方面,要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培育適應小農戶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通過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的方式,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另一方面,要推進面向小農戶產銷服務,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社對接,支持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拓展小農戶營銷渠道,讓小農戶在最大程度上分享品牌增值收益。

  (四)產業韌性強,就是要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產業興旺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更是農業強國背后最重要的支撐。其一,鄉村產業應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做足的文章和找準的定位。一方面,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這些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另一方面,要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二,鄉村產業要在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一方面,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營銷,構建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打通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提高農業綜合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地域特征,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游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業和居住服務業,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其三,鄉村產業要在聯動帶農上下功夫,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農戶能干的盡量讓農戶干,企業干自己擅長的事,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特別是要發揮產業對脫貧農戶的帶動作用,用強身健體的方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鞏固住再往前走。

  (五)競爭能力強,就是要實現更高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第一大進口國、第五大出口國,應在立足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糧食安全戰略的基礎上,體現大國擔當,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其一,要提升海外糧源掌控能力,打造國際大糧商。要健全糧農企業走出去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在海外布局,對標國際四大糧商,培育我國的優勢出口企業。其二,要拓寬國際糧食來源渠道,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避免被對方卡脖子。一方面,要聚焦國內產需缺口較大的農產品,通過下調進口協定稅率和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等方式,以穩定的需求預期加強國際農業合作,更好地滿足國內供給;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農產品市場開放,對目前相對集中的進口來源地進行替代,提高我國農業產業安全水平。其三,要積極參與糧食安全全球治理與制度變革,合作提升全球糧食生產供應能力。一方面,對于部分以農業生產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非洲國家,要加強農業對外援助,積極分享我國在農村改革、制度創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經驗方案;另一方面,要積極維護多邊貿易與投資制度框架安排,深度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糧食安全治理觀,進一步鞏固和推進世界糧食安全。

(非原創)

Copyright ? 2015 河北信投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